1676年4月22日,西西里奥古斯塔外海,一名年逾古稀的荷兰海军将官伫立在他的舰船上,凝视着前方的法国海军舰队。他意识到一场遭遇战即将到来,和他曾经历过的许多战斗一样,这将是一场艰难的战斗。这位将官名叫米希尔·阿德里安松·德·勒伊特,而这也将是他的最后一次战斗。
这并不是一场规模很大的海战。法国一方拥有29艘战舰,另一方,荷兰和西班牙的舰队由17艘荷兰战舰和10艘西班牙战舰组成。
在德·勒伊特指挥过的战斗中,规模大得多的不在少数:1666年的四日海战中,他以80余艘战舰对付乔治·蒙克的约60艘,经过一系列战斗,令英国海军损失了10艘舰船;1672年的索莱湾海战中,他率领75艘荷兰战舰对抗93艘英国和法国战舰,迫使后者放弃了封锁荷兰海岸的计划,让处于“灾难年”(Rampjaar)中的荷兰看到了转机;1673年的泰瑟尔岛海战,荷兰舰队75艘战舰对英法联合舰队92艘战舰,德·勒伊特再次挫败了敌人的海上入侵。他在与敌舰队对抗的过程中展现出炉火纯青的指挥技艺,特别是索莱湾海战和泰瑟尔岛海战,他以少量舰船牵制法国战舰,而集中力量进攻更具威胁的英国舰队,提供了运用海上战斗中极少见的牵制战术的鲜活范例。这些战斗不仅令德·勒伊特成为了荷兰的民族英雄,也使得荷兰海军的这段历史能够在海战史上占据一席之地。
对德·勒伊特这样的将领而言,指挥一场规模并不大的战斗似乎并不是一件难事,但实际情况似乎并非如此。
荷兰战舰是应西班牙的请求来到地中海的。1674年7月,墨西拿爆发了反对西班牙的起义,墨西拿人向西班牙的敌对方——法国请求援助,法王路易十四便承诺为他们提供保护。路易十四的注意力更多地放在欧洲大陆的战事上,仅将地中海的战斗视为一种牵制行动,不过一支较为可观的海上力量还是在第二年年初进驻墨西拿。西班牙的海军老朽衰弱,无力驱逐将法国分舰队驱逐出地中海,只得向荷兰求援。于是德·勒伊特便率领一支分舰队前往墨西拿海域,援助曾经的敌人(德·勒伊特曾在八十年战争中作为一名火枪手抵抗西班牙军队,还曾帮助葡萄牙人与西班牙海军作战)。
德·勒伊特在出航前精神压力很大,不仅是因为他的分舰队实力有限,更因他深知此时的荷兰海军状态不佳。虽然随着1674年2月,英国与荷兰签订和约而退出战争,荷兰暂时不必担忧来自海上的威胁,但与法国的陆上战争仍没有结束。而连年应战的荷兰此时已是负债累累,财源枯竭,资金的短缺使得荷兰海军无法维修战损的舰船,也难以支付水手的薪酬,更不用说建造新舰和征募新的海员了。德·勒伊特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驶向地中海的。
德·勒伊特需要对付一个强劲的对手,法国分舰队的指挥官亚伯拉罕·迪凯纳。1672年,他作为法国海军将领德埃特雷的副手参与了索莱湾海战。不过在那场战斗中,德·勒伊特只是对法国分队采取了牵制性的进攻,二人并未正面交锋。然而在地中海,这样的交锋却是迟早要发生的。
1676年1月7日,荷兰舰队在利帕里群岛东北端的斯特龙博利岛附近发现了迪凯纳的舰队。荷兰海军的18艘舰船得到了一艘西班牙舰船的支援,而作为对手的法国分舰队有20艘舰船,双方于第二天展开交火。
荷兰舰队处于下风位,通常这是一个较为被动的防御阵位,这一阵位上的舰队没有多少选择,除了撤退,就只能按照上风位敌人的意图接战。德·勒伊特是一位极富进攻精神的将领,在索莱湾海战和泰瑟尔岛海战中,他都是通过积极进攻来争取海战的主动权的。然而在斯特龙博利岛海战中,德·勒伊特却罕见地放弃了争取进攻的机会。反倒是作为法国海军将领的迪凯纳占据了上风位,并主动发起了进攻。他的这一表现与同时代乃至后世的大多数法国海军将领都不相同,后者通常更喜欢占据下风位等待进攻,也不喜欢主动卷入近战,总体上战术风格较为消极被动,与英国皇家海军的风格形成了强烈对比。
然而迪凯纳的进攻并不成功,由于舰船机动和队形的混乱,他的部分舰船遭到了较为严重的损伤。德·勒伊特成功地实施了防御,尽管这并不能掩盖荷兰舰队实力被削弱的事实。
结束了斯特龙博利岛附近的战斗后,德·勒伊特率领分队驶向巴勒莫,途中他的一艘战舰沉没。不久后,一支拥有10艘舰船的西班牙分队加入其中,他们希望能对墨西拿发起进攻。这些舰船使得荷兰舰队的实力看起来得到了补充,但德·勒伊特也因此失去了对这支分舰队的指挥权。德·勒伊特建议将西班牙舰船分散布置,而不是集中于一个分队里,这样他的荷兰战舰可以更好地支援这些友舰。遗憾的是,西班牙指挥官拒绝了这个建议。在这个分舰队中,西班牙战舰占据了中央主队的位置,荷兰舰船则被分别置于前锋和后卫的位置上,这样的布置使得德·勒伊特能有效指挥的,实际上只有前锋的这部分舰船。分舰队驶向墨西拿,1676年4月22日,他们在奥古斯塔附近海域遭遇了迪凯纳的法国舰队。
这次荷西分舰队占据了上风位,德·勒伊特率领前锋主动向法国舰队发起进攻。然而相对于他意图而言,德·勒伊特的力量实在过于薄弱。中央主队的西班牙战舰离法国舰队的中央部分距离过远,几乎没有参与炮战,而位于后卫的荷兰战舰也没能发挥多少积极作用。由于法国舰队的中央主队没有遇到对手的牵制,因此开始协助己方前锋一同攻击德·勒伊特所指挥的前锋,这部分舰船因此遭受了尤为猛烈的炮火打击。
德·勒伊特试图指挥前锋摆脱敌人的集中攻击,在舰员们的努力和中央主队的西班牙舰船的帮助下,前锋最终成功地从法国舰队的炮火中脱身。然而在这一过程中,德·勒伊特,这位经历了无数波涛与硝烟的荷兰海军名将,被法舰舰炮的炮弹击中。
德·勒伊特受了致命伤,一周后在位于西西里岛的古城锡拉丘兹去世。在荷西舰队前锋脱离炮火打击后,这场被称为“奥古斯塔海战”的战斗差不多也落下了帷幕。荷西舰队放弃对墨西拿的攻击,退回巴勒莫。一个月后,法国舰队袭击了锚泊在巴勒莫的荷兰和西班牙舰船,多艘战舰被击毁。
法国舰队在地中海的优势没有一直持续下去,1678年1月,先前与荷兰敌对的英国选择同荷兰结盟,路易十四担心英国的海上力量以敌人的身份介入战争,便将西西里附近海域的舰队撤回,西班牙则重新取得了对墨西拿的控制权。
这就是荷兰海军上将德·勒伊特所经历的最后一场海战,它被A. T. 马汉形容为一场“令人痛心的毫无希望”的战斗。
德·勒伊特或许是那个时代乃至其后一段时间里最优秀的海军将领,以这样的战斗作为这样一位将领的结局,看起来并不相称。然而,作为一名普通水手的儿子,一名以船员或海军军官身份在海上度过数十年光阴的人,这样的结局,大概也不算太坏。
德·勒伊特为可能读到这个故事的人们留下的,还有作为一名职业军官的尽职尽责,以及作为一位海军将领的勇猛无畏。而当人们翻开海战史关于他的篇章时也会发现,他早已成为其中所记录的,那些光辉时刻的一部分。返回搜狐,查看更多